来自大邑的王晓春(化名)在经历了5次胎死宫内后,终于在第六次怀孕时成功当上了妈妈,这是华西二院产科、检验科、血库、新生儿和华西医院及成都市血液中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产妇王晓春的血型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而其丈夫则是Rh阳性血,也就是说,这两种血型的夫妻所怀的胎儿出现溶血几率极高,且极容易发生胎死宫内。或许正因为如此,王晓春此前怀的5胎均胎死宫内。来自农村且没有固定工作的夫妻俩在经历了5胎都胎死宫内的情况后,伤心不已,一度放弃了要孩子的打算。今年初,已经41岁的她意外怀上了第六胎,这让几近绝望的夫妻俩重新燃起了希望。但前5次失败的怀孕经历一直困扰着他们,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宝宝,夫妻俩慕名来到了华西二院产科。
入院后,王晓春被查出血型为Rh阴性,而且又属于Rh阴性血中少见的一种点位血型,可以说是“熊猫血中的熊猫血”。由于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王晓春的体内已产生了抗体,这种抗体效价比例达到了1:256(正常为1:16以下)。因为母体血液中产生的抗体会破坏胎儿红细胞,进而让胎儿出现极度贫血、水肿、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同时,王晓春被查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这一妊娠期合并症也可能导致巨大儿以及胎儿器官发育不正常。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少见病例。
华西二院产科对这一病例非常重视,出动了包括产科、检验科、血库、新生儿科等最顶尖的医疗力量,为来自农村的她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和产前产后保护措施。主管她的医疗小组在邢爱耘教授、姚强主治医生的带领下,多次组织讨论,为其制定了专门的医疗计划和医疗方案。同时,邢教授及姚强医生针对该产妇的心理,多次在床旁给予心理安慰及指导,让其安心在医院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也通过悉心的照料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经历了近2个月的保胎治疗后,多科室综合考虑胎儿成熟度和发生溶血的风险,决定于6月21日为其进行剖宫产手术。
手术非常顺利,王晓春产下了一个重约1700g的男婴。这对夫妇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宝宝,为此,他们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新生儿由于极度贫血,第一时间被转到了新生儿科进行输血、换血治疗,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进行救治,确保患儿安全,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供稿任建华、摄影王海英)。



华西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