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 科室动态详细

多学科协作,再给生命一次机会——新生儿科成功开展ECMO治疗

2021年6月11日,一个寻常却又不平常的日子,一名新生儿在经历了近87小时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后成功撤机,转危为安,生命体征稳定。2021年6月6日,一名37+1周的男婴,入院体重2890g,因“气促、呻吟、发绀3小时”在出生后3小时转入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唐军主任、石晶副主任及杨晓燕副教授等所带领的新生儿医疗团队根据患儿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积极控制患儿原发病、给予呼吸循环支持。患儿病情危重,高频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等呼吸支持技术已悉数应用。但患儿仍有显著的呼吸困难表现,氧合指数进行性升高,有使用体外膜肺支持的指征。唐军主任带领新生儿科团队、联合我院PICU及华西医院ECMO团队,为该患儿组建了一支多学科协作的强大的新生儿ECMO救治小组。小组成员在术前进行充分讨论,预测术中风险并提出应对方案。一切准备就绪,患儿于6月7日成功上机ECMO,过程顺利。至此,患儿的心肺做功得到了休息,为机体功能的恢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接下来近87个小时的ECMO救治过程中,时刻让人担心的事情就是要警惕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出血、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感染、管道破裂、插管脱出等。新生儿科ECMO团队成员日夜轮流值守,呼吸治疗师团队专业评估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动态了解患儿内环境及氧合情况,为治疗方案的个性化调整提供依据;胡艳玲护士长及万兴丽副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精心维护ECMO血管通路以保证血液进出通畅。血管通路维护责任重大,因任何移动体位的操作均可能引起血管通路变动,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被动体位下,如何避免皮肤压疮又成为护理的第二大挑战。精确计算每小时尿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判风险,动态评估与有效应对,团队成员在每一刻均全力以赴,有效规避并发症的发生。近87小时的ECMO顺利运行,患儿心肺功能均得到了休息及恢复,胸片提示肺部情况好转,降低ECMO流量后氧合、循环稳定,可进入撤机流程。2021年6月11日,ECMO救治团队为患儿成功撤机。目前该患儿于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接受后续恢复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已成功撤离呼吸机治疗,病情逐步恢复。

ECMO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重要医疗技术,可在一段时间内替代危重患儿心肺功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近年来,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在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母得志教授、科室主任唐军教授的带领下,我科已成功为数名危重新生儿实施ECMO治疗。本例患儿病情极危重,体重轻,ECMO术前并发症多,救治难度大。该患儿的成功救治也再次展现了华西多学科团队合作的优势,这将为更多的患儿带来福音。



  • 华西第二医院服务号

  • 华西第二医院订阅号

  • 华西第二医院微博

  • 华西第二医院抖音